全国服务热线:400-920-1888
回顾过去一年,以地铁为主的城✅市轨道交通,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:上海□□、北京轨交里程冲刺1000公里,西安□□、苏州□□、郑州等㊣✅城市增量近100公里,若从增幅来看,显著的还属苏㊣州□□、郑州,两市增长约四成。
但也有地区开始“减量”。今年初,甘肃天水因举债上马建设有轨电车项目㊣而被通报;云南□□□□、广东等地有轨交路线因暂停营运引发关注,有媒体报道称,原因或是客流稀疏□□□、亏损严重;前不久,柳州轻轨遗留工程拆除也引起关注......
城市轨交建设冷热不均背后,一方面,城市轨✅交运量大□□□、速度快□□□□、运费低,是解决城市尤其是大城市㊣日常出行重要的方式之一,早前多城争相规划布局;另一方面,城市轨交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公共交通,建设和运营成本颇高,且大都由地方政府承担,过度建设□□□、亏损运营极易导致地方债务高企,近年国家层面陆续收紧审批。
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□□□、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规划建设城市轨交,应考虑城市的实际需求□□□、财政收入水平□□□、GDP水平□□□、人口数量和客运强度等核心指标,力求城市轨交发㊣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□□□□、建设节奏与支撑能✅力相适应□□、发展机制与产业结构相融合。
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㊣会长□□□、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还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,过去十几年城市轨交的快速发展,一大支撑在于房地产行业,当前房地产进入新常态,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明显收缩,大基建建设资金来源明显减少,地铁作为一项高成本基建项目,“在经济活力高的一二线大城市还可以建,三四线城市再建的可能性不大”。
在此发展逻辑下,未来㊣哪些城市的轨交里程率先突破1000公里大关?哪些城市又该及时止损□□□、因地制宜,寻求更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?
据搜狐城市不完全统计,12月至少还有上海□□□□、北京等19个城市开通轨交线条(段),加上这些路㊣线排名预测表。
从表中看,至2024年底,上海□□□、北京□□□、广州□□□、成都□□、深圳□□□、武汉□□□□、重庆□□□、杭州□□、南京□□、西安,由高至低排在我国㊣城市轨交里㊣程前㊣十。其中上海(931.3公里)□□□□、北京(881.3公里)正在逼近1000公里大关,广州(695.3公里)和成都(673.2公里)轨交里程逼近700公里,深圳□□、武汉□□□□、重庆□□□□、杭州均位㊣于500公里阵营。
时代周报记者整理发现,十强阵营中,若计算每平方公里轨交里程(城市轨交里程除以建成区面积)隔热防水涂料成分,轨道密度的三座城市✅分别为上海(74.98%)□□□、成都(63.76%)和深圳(62.24%)。
对应的是,在今年10月发布的《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》中,上海是全国通勤半径但60以上通勤占比相对较低的城市,深圳则成为首个45以内通勤占比超80%的城市,同时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达60%。
若从增量来看,城市轨交里程前20城中,为显著的当属上海□□□□、西安□□、郑州和苏㊣州,轨交增量均达100公里上下。
有城市逼近1000公里大关,有城市增势显著,也有城市不增反降,轨交路线因长期亏损而暂停运营。
由此观之,一座城市轨交里程,往往与当地经济活力□□□□、人口密度□□□□、城区面积等呈正相关。在此背景㊣下,轨交总里程和年度增量居前的,均为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,三四线城市轨交建设运营大都停滞甚至倒退。
轨道交通简称轨交,顾名思义,是指轨道上行驶的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,普遍具有运量大□□、速度快□□□、班次密□□□、安全舒适□□□□、运费低等优点,同时常伴随着较高的前期投资□□□、技术要求和维护成本。
轨交根据服务范围又分为传统铁路□□□□、城际轨交□□□□、城市轨交。城市轨交主要服✅务城市内部,通常包括地铁□□□□、轻轨和有轨电车,此外还有磁悬浮轨道系统□□□□、单轨系统等新型轨道交通。
早前,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□□□、提高基建水平□□、拉动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下,大中小城市相关轨交规划建设前仆后继,在便利出行□□□、拓展城市边界的同时,也不乏一些地方过度规划□□□、大肆举债发展轨道交通,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陆续凸显。
也有相关建设企业人士透露,当前深圳多条新建地铁线路中标价已出,造价虽较早前有所降低,每公里仍旧需要数亿的建造成本。
建好之后还有运营成本。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,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(不含大修更新)的中位数为每公里1126.15万元,进入大修更新期的㊣北上广深等轨道交通企业,运营成本超过1500万元/公里。
相较之下,地铁票价显得微薄。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轨道交通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收入和成本分别为0.92元和1.74元。业内形容:每人每次坐一公里地铁,地铁公司就㊣要亏8毛钱。
不过综合来看,建设城市轨交的效益,票价的占比通常较㊣低,主要是轨道周边的土地□□□、房产收入,轨交企业的物业和广告收入。
胡刚指出,房地产蓬勃发展时期,地方政府有较好的土地财政收益,可以用于支撑地铁等轨交系统的快速建设,“不过当前房地产进入㊣新常态,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明显收缩,大基建建设资金来源明显减少,地铁作为一项高成本基建项目,在经济活力较高的一二线大城市还可以建,三四线城市再建㊣的可能性不大”。
当年,针对地铁审批,国家将地方财政收入□□、GDP指标的要求提高到原有规定的3倍;2021年,相关部门明确指出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,对于已有在建项目的城市,将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;同年10月,国家发改委指出,对于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城市,不能上报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。
上述因素叠加,我国城市轨交建设趋于冷静,自2021年以来,全国城市轨交增量逐年下降。具体来看,2021年全国城市轨交新增里程为1381公里,2022年为847公里,2023年继续下降,为653公里,创2017年以来。
长久以来,通勤漫长□□□□、交通拥堵,是诸多大城市挥之不去的“痛点”,而建设合理□□、完善的城市轨交系统,被视为药方之一。
胡刚认为,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还将持续有人口流入,通勤时㊣间长□□□□、交通拥堵等问题长期存在,需要进一步布局轨交线路,以满足庞大的出行需求,推动解决大城市病。不过城市轨交也并非的解决方案。
“城区面积较大□□□□、经济活力强□□□、人口密度高的城市,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更为迫切,因为轨道交通能够提供大运量□□□□、快速□□□□、安全可靠的公✅共交通服务,有效缓解交通拥堵,提高城市交通效率。同时,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结构变迁有重要诱导作用,能够促进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。”柏文喜说。
他认为,今后轨交建设将继续在一线及部分经济实力较强□□□□、人口密集的二线城市㊣铺开。这些城市由于其经济活力和人口基数,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持续增长,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㊣和城市竞争力。
对于三四线城市,考虑到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,以及部分三四线城市财政收入水平□□、GDP水平□□、人口数量和客运强度等可能不满足新的建设条件,轨交建设会更加谨㊣慎。